|
|
主页>科技服务>具体内容 |
发布时间:2025-9-22 14:09:23 点击次:3590 |
|
植物学博士走进小学课堂,科学种子播撒泽雅沃土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普实践基地落户乡村小学
|
|
|
|
|
|
|
|
|
|
|
9月22日上午,2025年瓯海区 “全国科普月” 系列活动——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进小学课堂暨科普实践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泽雅绿” 少年科学院成立仪式,在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举行。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动响应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号召,将前沿科学课堂与珍贵的科普资源送达乡村孩子身边。瓯海区副区长张昶、泽雅镇王瓒书记、泽雅镇副镇长陈铖、瓯海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翁振瓯书记及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潘时晖等参加了本次科普活动。
在瓯海区副区长张昶与泽雅镇王瓒书记的共同见证下,“泽雅绿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秋夏博士亲手将沉甸甸的“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普实践基地学校”牌匾授予林郑伟校长。授牌搭桥,科研资源精准下沉乡村,承载着研究所的郑重承诺:让优质的亚热带农业科研成果跨越地域,点亮山村学子的科学梦想。亚作所副所长王金旺博士代表团队,向学校赠予《温州植物志》与实验室繁育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笔筒树幼苗,选派李晶博士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魏馨高级工程师和张曼博士担任科普荣誉导师。少科院代表周歆瑜同学道出全体心声:“乡村的我们,科学梦想同样炽热!研究所的专家来到身边,让我们触摸到曾经遥远的星辰。我们定不负‘泽雅绿’之名,如小树般奋力汲取知识雨露,向阳而生!”
博士课堂,引燃乡村科学探索之火。李晶、张曼两位博士分别以“探索竹子的神奇世界”“中华仙草——铁皮石斛”为主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通过生动案例向学生系统讲解植物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走进植物的奇妙世界。李晶博士带来的《探秘竹子》课堂,用“竹子一天长高一米?”“竹子变环保面料?”等奇妙问题瞬间引爆全场惊叹,实物展示、视频演示,辅以泽雅本土纸山文化的生动联系,将深奥的竹科学研究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张曼博士引领孩子们走进“中华仙草”铁皮石斛的秘境,从奇特外观到卓著药用价值,她用生动的语言揭开了这味神奇药材的面纱。孩子们屏息凝神,唯恐遗漏一丝奥秘。互动问答环节彻底点燃探究热情:“竹子的节有什么用?”“竹子为什么开花后会死”“铁皮石斛种子为何粉状?”稚嫩却充满洞见的问题此起彼伏,博士们以科学钥匙逐一开启好奇之门。
实践启智,无边界教育孕育未来。科普讲座活动之后,孩子们在王金旺博士与魏馨高工指导下,分组投入植物辨识与标本制作。“老师,这锯齿叶子的植物是什么科属?”“树干上附着的植物是什么种类,为什么长在树上?”墙角、树干上的一株不起眼的植物,也能激发严谨的学术追问。探究的种子一旦萌芽,思维的火花便不断闪现。树影斑驳,映照着孩子们实践时专注而快乐的笑脸。
今日深埋于乡村心田的科学火种,必将长成支撑未来的栋梁之材。此次活动开创了省级科研机构与乡村基础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是瓯海区“无边界科学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瓯海区科协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以更丰富的博士课堂、更开放的科研资源、更多元的实践项目,不断浇灌乡村学子的科学梦想,让国家科普的春风,恒久吹拂在泽雅葱茏的群山之间。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瓯海区教育局、瓯海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精神,积极响应浙江省和温州市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号召,借助科研力量为小学生打开科学之窗,播撒科学种子。 |
|
亚作所科研管理办公室、林业研究室 |
2025年9月22日 |
|
|
|